中藥委員會主委 李宗義 藥師
歷經疫情之後,民眾愈來愈關心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健康保持在最佳狀態。當民眾諮詢藥師時,我們可以提供在日常中就能輕易養生的茶飲,讓忙碌的民眾有便捷的養生方法。在此次疫情中,傳統中藥本草的應用有相當亮眼的表現。
繼過去推出廣受好評的養生藥膳後,中藥發展委員會將再推出一系列的養生茶飲,讓民眾自己在家就能簡單沖泡或熬煮的養生茶包。
一般民眾對中藥有著「苦口良藥」的印象,養生茶飲有別於一般口感略為苦澀的傳統涼茶(俗稱青草茶);也有別於苦口良藥的中藥煎劑。養生茶包的研發,除了考量特定功效的配方同時也有考量口感的問題。
養生茶包的藥材其用量很輕,性質溫和,適宜作為日常的養生保健。在辦公室或家裡都可隨時沖泡飲用,慢慢調理身體,非常適合忙碌的現代人。民眾可以依自己的需求,諮詢藥師,選擇適合自己的中藥茶包配方。
以下為中藥委員會推薦的八款茶飲
一、補氣養肝茶
材料:
黨參1錢、白朮2錢、扁豆2錢、茯苓2錢、黃耆2錢、甘草1錢、白芍1錢、紅棗2錢。
作法:
用1000cc水浸泡15分鐘,再煎煮20分鐘。
功效:
補氣增強免疫、消除疲勞、保護肝臟。
源自於中國醫藥大學創辦人陳立夫著名的「千金養肝茶」變方。可加減柴胡,茵陳等,若肝火大可加點菊花。
二、阿宗19號茶(本草防疫茶)
材料:
黃芩1錢、魚腥草2錢、蔴之糊草1錢、黃耆2錢、防風1錢、白朮1錢、霍香1錢、菊花1錢、薄荷葉半錢、桑葉1錢、炙甘草1錢、紅棗2錢。
功效:
參考自清冠一號,去除苦寒藥,加上台灣民間中草藥當中素有「天然抗生素」之稱的魚腥草及下田菊;玉屏風散中的黃耆、防風、白朮,益氣固表;參考桑菊飲的桑葉、菊花,疏風散熱、宣肺止咳;增強免疫力的安迪湯中黃耆、枸杞、紅棗;及去暑除濕的藿香等組合。
作法:
約1000~1500cc水,用大火煮滾後轉小火,煎煮15-20分鐘。
三、烏梅洛脂茶
材料:
洛神花2錢、山楂2錢、烏梅2錢、甘草1錢、陳皮1錢、羅漢果1錢。
作法:
用約1200cc水,用大火煮滾後轉小火,煎煮15-20分鐘。若口感太酸可加紅棗、甘草或冰糖。
功效:
消食化積、去油解膩。
注意:胃食道逆流、胃潰瘍或胃酸過多的患者不建議飲用。
四、舒嗓潤喉茶
材料:
桔梗1錢、紫蘇1錢、麥門冬1錢、石斛1錢、魚腥草1錢、羅漢果1錢、胖大海1錢、薄荷葉1錢。
作法:
沖1000~1500cc熱開水或煎煮,飲用。
功效:
適用咽痛,音啞失聲,清肺利咽。茶飲內含有羅漢果、膨大海對於聲音沙啞有改善;紫蘇、魚腥草含天然有效抗菌作用;石斛、麥冬能清熱生津、補氣益陰,對經常熬夜,口乾舌燥,眼睛乾澀者有明顯幫助。桔梗有清肺熱、利咽喉的作用。整體茶飲口感清涼微甘。可加玄參、麥門冬滋陰清熱,發炎可加金銀花。
材料:
菊花1錢、決明子2錢、石斛1錢、沙苑子2錢,咸豐草3錢,枸杞3錢。
作法:
加入1000ml水,大火煮開後,再下菊花和枸杞子,轉中小火煮3-5分鐘。
功效:
清熱解毒,養陰明目,眼睛乾澀。
六、退火青草茶
材料:
仙草6錢、咸豐草4錢、黃花蜜菜2錢、魚腥草2錢、薄荷2錢、甘草1錢、甜菊2分。
功效:
主要清熱解毒作用。青草茶研究實驗中發現,以仙草、咸豐草、黃花蜜菜、薄荷等萃取液,可提升細胞免疫反應,具有抗發炎、抗氧化功能,也有保護肝細胞效果。整體味道不苦會回甘,無須加糖是消暑好茶飲。
七、安神固腦茶
材料:
浮小麥3錢、甘草0.5錢、炒酸棗仁2錢、遠志1錢、菖蒲1錢、紅棗1錢。
作法:
用1000cc水泡15分鐘,煎煮15-20分,紅棗可劃一刀。
功效:
養心安神,減輕壓力,現代醫學所說的更年期綜合症、心臟神經衰弱症等。
八、除濕消脂茶
材料:
山楂2錢、決明子5錢、澤瀉1錢、荷葉1錢、甘草半錢、陳皮1錢、甜菊2分。
作法:
用1000cc水泡15分鐘,轉小火煮20分鐘即可
功效:
去油解膩、清脂排便、利水消腫。高脂血症可加丹參,水腫體質加強茯苓、薏仁等。
以上茶飲是將藥材烘乾打碎,製作成茶包,方便現代忙碌的人來養生。
每天五分鐘輕鬆沖泡,全方位調養身體機能,溫和滋補無咖啡因,日常養生無負擔。還有許多茶飲配方,如結合茶葉、花茶、咖啡…等天然食材之茶療,也是符合現代人的養生茶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