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

藥用植物小學堂-鱧腸(旱蓮草)

 圖/文 : 社區藥局 李日興 藥師

鱧腸(旱蓮草)

基原

菊科植物鱧腸Eclipta  prostrata L. 的乾燥全草。

【別名】

旱蓮草,墨旱蓮,田烏草。

【原產地】

廣泛分布世界熱帶至溫帶地區,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。

【分佈】

廣泛分布於台灣各地及蘭嶼的平地、田畔、溝旁、山野等地。

藥材性狀
本品為全草,葉多摺皺捲曲,呈墨綠色,葉片上有白色細毛,展開呈長披針狀。有時可見頭狀花序之花托,其上花冠部分大多脫落。莖為圓柱形,呈灰綠色或棕色,具縱稜。

【真偽鑑別要點】
似蓮花狀的頭狀花序,莖為灰綠色。

【性味】
味甘、酸,性涼。

【用途】

1. 食用:幼苗與嫩莖葉可炒食或煮湯,亦可醃漬泡菜。
2. 藥用:全草入藥,具涼血收斂止血、滋健肝腎、清熱利水及消炎解毒的功效。能收斂、止血、排膿。治吐血、 尿血、腸出血、外傷出血、牙齒不固等。 治腎臟病水腫:田烏草葉切碎,以苦茶油煎雞蛋服。若促進毛髮生長以鮮品全草搗汁塗抹,全水草煎服亦有烏黑之效。

【植物型態】

一年生草本,直立或匍匐性,高約 10~60 公分,葉對生,披針形,頭狀花白色,全身披著短短的剛毛。莖部分枝很多,摸起來粗粗的,著生在泥土上的莖,還會長出根來。如果把一段莖葉折斷,折斷的部位變得黑黑的,因此又稱為『墨菜』。一般而言,菊科植物的種子,多半長著冠毛,喜愛隨著風兒去旅行,但是鱧腸的黑色瘦果卻沒有冠毛,卻喜歡跟著水流飄游各地,再找個好地方落地生根。鱧腸於唐本草始著錄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:「鱧,烏魚也,其腸亦烏。此草柔莖,斷之有墨汁出,故名,俗呼墨菜是也。細實頗如蓮房狀,故得蓮名。」臺灣民間習稱田烏草、烏田烏,因此草習生田園而得「田」字,汁墨色而得「烏」字合其諸名。鱧腸自古民間即知以內服或外洗可有烏髮鬚的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