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

兼具知性與感性的中藥實作課程 「香包」

 ●圖˙文 醫院藥師 林宜珊


有幸利用工作之餘,參與公會中藥委員會舉辦的中藥實作課程〜香包,不禁讓人喚起久遠回憶。

講師為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助教柯倩宇老師,課中以條理分明的方式拆解說明「香包」的配方,而這次上課最讓人期待的便是輔以遊戲化設計的實作,繁瑣而平凡的中藥知識立即變得生動活潑起來。教學小組也幫大家備好針線小包跟香料配方,再來就是考驗大家的針線活,整個過程可說是趣味橫生,知性與感性兼具。中藥教學藉著這樣的實作過程,無意中也喚起潛藏久遠的回憶。孩提時的端午節,沿街商店會掛著成串各式琳琅滿目的香包售賣,孩子不免俗的總是會請求大人讓自己選個心愛的香包,曾幾何時這些流傳已久的生活文化,幾經社會的變遷逐漸式微,若不是經由有心人士的提倡與復興,只怕早已淪為時代的眼淚。

跟著課程一起探究,香包的歷史,早在中國商周先秦時期便有記載,古時農曆五月又被稱為「毒月」,當時醫藥衛生條件不好,一到暑熱季節,蚊蟲與細菌繁殖快速。現今已知的登革熱、霍亂、痢疾等傳播性疾病,對古人來說是未知的邪障,就著當時的醫藥知識,他們知道可以使用雄黃來解毒殺菌驅蟲,飲用雄黃酒可以預防霍亂這類的腸胃性疾病;以水煮菖蒲與艾草,其浸泡夜拿來洗澡可以清潔殺菌並緩解一些皮膚病症狀,由此慢慢發展出來以一系列相關代表物驅邪避病的概念文化,隨身配戴香包是其中一種融合於生活的方式,尤其抵抗力弱的兒童常因病早夭,所以未成年兒童身上常見配戴香包防疫並繫上五彩線「長命縷」象徵長命百歲,可同理當時的百姓,除了有限的醫藥資源僅能透過寄情於物來達到心靈上的慰藉與寄託。

本次實作課使用的香包配方有八味:紫蘇、艾草、公丁香、廣藿香、白芷、石菖蒲、陳皮、薄荷,參考比例為各1:1。香包可配戴於胸前、腰際或是掛在門、室內及車內。其中孕婦或有過敏性疾病者慎用,並需注意受潮與蟲蛀。


講師指導學員運用香包配件


香包縫合的配件

  


改良過的針線配件安全易操作,
課後與小朋友一起分享,
是老少咸宜的活動。

課程中的配件實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