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

藥用植物小學堂-骨碎補

  圖/文 : 社區藥局 李日興 藥師


骨碎補 (槲蕨)

【來源】
水龍骨科植物槲蕨 Drynaria fortunei  的乾燥根狀莖。

【別名】

爬岩薑、毛薑、毛碎補、石岩薑、猴薑。

【原產地】

中國、泰國、中南半島,台灣中北部中、低海拔地區可見。

【分佈】

台灣全境低海拔,著生於樹幹上或岩壁上,有時亦見於建物的牆上。

【藥材性狀】
本品呈扭曲的扁平長條狀,長多分歧,長6~20公分,直徑0.5~2公分,表面淡棕色,密披細小鱗片,黃棕色,柔軟如毛,兩側及上表面具突起或凹下的圓形葉痕,質硬易折斷。斷面維管束排列成環狀。

【鑑別要點】
表面密披小鱗片,且斷面及整體顏色均較紅棕色,斷面較粗糙。莖上有殘存的小葉(不育葉)

【性味功效】

味苦,性溫。補腎,止痛活血,續筋骨。治風溼麻痺,腰酸,筋骨酸痛,跌打損傷,瘀血停滯作痛,腎虛久瀉,齒痛耳鳴。

【植物形態】

大形蕨類,著生樹幹、岩石或磚牆上,根莖長而橫走,粗短,肉質,被褐色披針形有緣毛之鱗片。

單葉,近叢生,葉二形,疏生,營養葉長,具柄,腐植質收集葉卵圓形,幾乎無柄;莖上密被卵形、一回羽狀分裂之腐植質收集葉,長 7~10 公分,寬 6~8 公分,初生時綠色,很快轉為褐色;一般葉(營養葉)之葉柄基部具關節,葉片三角狀披針形,一回羽狀深裂,長 20~45 公分,寬 6~8 公分;葉脈網狀,網眼內具游離小脈。

孢子囊群圓形,著生在羽狀裂片主妯兩側,各 2~3 行,無孢膜。